
一、先當真:把每一次報警都視為可能的真警
立即確認現場安全:停止明火/動火,限制人員靠近,開啟通風(若有聯動先觀察是否動作)。
用便攜式檢測儀在同一點復測;如讀數為0或顯著偏低,再按下述步驟認定為“疑似誤報”。
二、快速核驗:3步判斷“真/假”
標氣功能測試(Bump Test):用已知濃度標氣短沖,確認傳感器/聲光/繼電器能否正常響應與復位。
交叉對比:同一位置用不同原理的便攜表復測(如固定點是催化燃燒,便攜表用NDIR或PID),排除某一原理的偏差。
時間/位置關聯:查看是否總在某些時段或工序發生(清洗、噴漆、消毒、開大門通風等),往往指向“工藝/環境誘因”。
三、常見誘因與對策(按傳感器原理分類)
1) 催化燃燒(LEL)型
癥狀:對酒精、汽油蒸氣靈敏;大風/濕冷環境波動大。
誤報誘因
瞬時酒精/溶劑蒸氣(擦拭、消毒、噴漆)
進氣口進水/冷凝,熱平衡被打破
強氣流直吹、溫度突變
電機/變頻器電磁干擾
對策
設置取樣防雨帽+疏水濾芯,避免水擊與冷凝
避免安裝在強風直吹/門口位置,必要時加擴散限流罩
現場有大量酒精使用時,可臨時旁路抑制/延時,完工后解除并復測
信號線屏蔽+單端接地,與動力線分槽敷設,必要時加浪涌/EMI濾波
2) NDIR紅外型
癥狀:對烴類穩定,對氫氣不響應;粉塵/水霧易污染光路。
誤報誘因
光學窗口結露、積塵
抽樣管殘留溶劑蒸氣
對策
加加熱/除霧組件或選帶光路加熱機型
取樣端加粉塵過濾+冷凝回收,定期清潔窗口
需檢氫氣場合,改選熱導型/催化燃燒或加裝獨立H?點位
3) MOS半導體型
癥狀:價格低,選擇性差,易受溫濕度影響。
誤報誘因
膠水/硅油/香水/清新劑等揮發物
對策
在關鍵區域盡量不用MOS作唯一判據;如已部署,增加延時+平均,并引入雙傳感器投票(見下文)
4) PID(揮發性有機物)
癥狀:對多種VOC響應,濕度高時漂移。
誤報誘因
高濕、冷凝、燈窗污染
對策
選防濕PID或加干燥管;保持燈窗清潔并按周期更換燈
四、安裝與環境是大頭(80%的誤報來自這里)
位置:遠離門窗直吹、排風口、蒸汽/霧化區;考慮目標氣體比重(重于空氣選低位,輕氣體選高位)。
防水防塵:戶外/洞內加遮雨罩、滴水彎、疏水透氣膜;取樣管路避免“U形積水”。
溫度與露點:低溫高濕區域加探頭微加熱或采樣氣調溫;避免探頭面對冷熱源。
電磁兼容:與高壓柜、變頻器、對講基站保持距離;信號線用屏蔽雙絞+獨立橋架。
工藝擾動:固定清潔/噴涂/充裝作業前后,制定抑制窗口(inhibit)與復測流程,避免“作業性誤報”。
五、報警邏輯優化(軟策略降誤報)
閾值與滯回: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設置5–10%LEL的滯回,避免臨界抖動。
延時與平均:瞬時報警延時3–10 s;趨勢值用移動平均或中位值濾波。
多點投票:關鍵位采用**2oo3(3取2)**或“本地點+鄰點確認”的策略再觸發聯動。
分級與抑制:低報僅聲光提示,高報/超高再聯動停機;明確作業抑制申請和解除流程,并強制事后確認測試。
自檢與心跳:啟用“心跳包/自檢失敗報警”,防止誤以為“沉默=正常”。
六、標定與數據管理
用對標氣:盡量用目標氣體或與之性質接近的替代氣(并應用轉換系數);酒精環境多的地方,用烴類標氣標定的催化探頭容易報高。
周期:日Bump、月/季標定、年檢;異常后立即復標。
溫濕補償:開啟并校核溫濕度補償曲線;跨季節復核零點。
日志:記錄“誤報時間—工序—環境—風速—溫濕—處理結果”,便于發現規律。
七、線路/電源/外設也會“背鍋”
電源:欠壓、接地不良、共用電源被大負載拉低都會引起波動;給探頭單獨穩壓。
繼電器/聲光:觸點打火或外接聲光損壞,會表現為“報警不一致/誤觸發”;用固態繼電器或加浪涌抑制。
通訊:RS-485終端匹配與接地不當引入毛刺,PLC端出現誤判;檢查終端電阻/隔離模塊。
八、何時考慮更換“更合適的原理/型號”
現場有高濕/冷凝+粉塵 → 傾向NDIR(烴類)+防冷凝結構
現場頻繁使用酒精/溶劑 → 催化型設置延時/滯回,或改NDIR+VOC PID分工
需要氫氣 → 選催化燃燒/熱導專用點位
誤報難消且點位關鍵 → 上雙原理雙探頭交叉確認
九、標準處置SOP(可貼墻)
報警→先停火/疏散→便攜表復測
若復測為0:查作業/環境→查探頭外觀與防護→查線路與供電
做Bump Test→若失敗:標定或更換傳感器
若成功:優化閾值/延時/滯回,評估安裝位置/防護與EMC
記錄并復盤→連續兩次同因誤報→執行工程整改或更換原理
總結
誤報不是單靠“降閾值/關報警”能解決的。把“安裝與環境”整理好、把“邏輯與標定”做扎實,再配合“原理匹配與EMC治理”,誤報率自然下去,真正的危險也更容易被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