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排污廠(污水處理廠、工業廢水站等)日常運行中,氣體檢測是一項保障員工安全、防止環境污染、提升工藝效率的核心環節。下面從常見檢測氣體類型和對應的監測與治理解決方案兩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一、排污廠最常檢測的氣體種類
1. 硫化氫(H?S)
來源:污泥厭氧分解、下水道腐敗、原水池等
危害:劇毒,極低濃度即可致嗅覺疲勞,較高濃度可致人昏迷甚至死亡,對設備也有腐蝕作用
2. 甲烷(CH?)
來源:污泥厭氧發酵、沼氣池等
危害:易燃易爆,無色無味,高濃度可造成缺氧窒息或爆炸風險
3. 氨氣(NH?)
來源:污泥分解、氨氮處理工藝、曝氣池
危害:刺激性強,對呼吸道和眼睛傷害大,長期吸入危害健康
4. 一氧化碳(CO)
來源:部分設備燃燒不完全、管道泄漏
危害:無色無味,有毒,吸入可致中毒甚至死亡
5. 二氧化碳(CO?)
來源:有機物分解、沼氣副產物
危害:高濃度會引起缺氧窒息
6. 氧氣(O?)
檢測意義:判斷密閉空間是否缺氧,保證人員作業安全
7. 揮發性有機物(VOCs)
來源:部分工業廢水、化學品投加或洗滌殘留
危害:有些成分有毒有害,長期暴露影響健康,部分VOCs具有爆炸性
二、常見氣體監測與治理解決方案
1. 氣體在線監測系統
設備類型:
固定式氣體探測器(適合泵房、池邊、管廊等重點部位)
便攜式氣體檢測儀(適合巡檢、進入密閉空間前檢測)
多合一氣體檢測儀(一次檢測多種氣體,效率高)
聯網與預警:與中控室連線,設定報警閾值,實現實時監控、超標自動報警
2. 通風與安全措施
強制通風:曝氣、風機、機械通風設備,有效稀釋和排出有害氣體,保障空氣流通
密閉空間作業安全:必須檢測O?、H?S、CH?等,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
3. 源頭治理與工藝優化
污泥定期清理:減少有害氣體積聚
提升氧化還原條件:如曝氣池加大通風,抑制厭氧反應
沼氣回收與利用:甲烷氣體集中收集,利用發電或燃燒,減少泄漏和爆炸風險
生物濾池/活性炭吸附:對臭氣、VOCs等采用生物法或活性炭吸附凈化
4. 個人防護措施
配備防毒面具/呼吸器:進入危險區域前必須佩戴
定期安全培訓:增強員工氣體風險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5. 應急處理與聯動
自動報警聯動:檢測器超標可自動聯動風機、排氣閥、聲光報警等
應急預案:建立突發氣體泄漏、人員中毒等應急響應機制,定期演練
三、典型系統配置舉例
污泥池:H?S、CH?、O?固定式檢測,自動通風聯動
泵房/管廊:便攜多合一氣體檢測儀,定期巡檢
進水口/曝氣池:NH?、CO?檢測,強化通風
沼氣回收系統:甲烷濃度自動監控,沼氣泄漏報警
控制室聯網:所有氣體數據實時上傳,報警聯動、歷史數據可追溯
排污廠常檢測氣體主要包括硫化氫、甲烷、氨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氣及VOCs等。科學配置氣體監測系統,結合通風、工藝優化和應急防護措施,能夠有效防范安全事故,提升排污廠整體運行的安全與環保水平。